工业垃圾处理的必要性! 工业垃圾处理厂家提醒了市场活力提升危废处置能力,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怎么处理?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地区面对的难题。寻找合适的工业垃圾处理厂家实属不易。因为工业垃圾处理在现实之中成为稀缺资源,动辄数万元的订金及高昂的处理费用,让很多危废产生单位望而却步。为什么工业垃圾处理厂家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导权?小编认为,根本原因是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调。
一是各地长期以来常常重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对于工业垃圾处理处置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二是工业垃圾处理长期以来是特许经营,需要层层审批。目前,一些地方尽管把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但是额外要求这么高,明放暗绝不放。
三是随着环保标准日渐严格,公众环境意识渐渐提高,一些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建设标准已绝不适应当前的环保要求,逐渐退出了市场,因而新的处置单位也没建成,留下了空档。
近年来,环保部门加强了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堵住了企业不合规的处置途径。把“违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超过的”认定作为严重污染环境,极大地威慑了产废企业,提升了企业的守法意识,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需求更进一步增加。
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但是当务之急,必需迅速提升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彻底解决市场失衡的问题。各地要重视危险废物处置,把危废处置纳入当地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切实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把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地市级环保部门,增加各级基层环保部门的权限,减少行政审批干预。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与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全方位参与集中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鼓励重点企业自建处置设施,原地消化,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让广大企业成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积极投资者与红利获得者。要切实加强事之中事后监管,监督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建设与运行,督促企业守法经营。
工业垃圾处理路漫漫,未来在哪里?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或多或少会产生垃圾。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企业的不少垃圾因为贴上“工业”标签,成了烫手山芋。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需要自行处理这些工业垃圾。可在没有处置能力的前提下,这些垃圾究竟如何处理,成为这些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生产上千吨的产品不是难题,但要处理几百公斤的工业垃圾,要费尽心机,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以生产电线的企业为例,产生的工业垃圾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危废物品,一种是普通工业废物。但无论是哪一种垃圾都面临着处置难题。这些垃圾为啥会难处理?环卫部门不再清运,或许只是直接因素。在环卫部门拒收之前,这些工业垃圾的处置其实并不规范。
过去,这些垃圾一般为填埋、焚烧或回收利用三种方式。填埋是最常见的一种,大部分工业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后,会被投放到临时收放点,由环卫工人清运。然而,随着填埋点容量的“超负荷”,“填埋”之路早已不可行。而焚烧或回收利用,也需要有相应资质的企业,目前这样的企业绍兴寥寥无几。
各个公司产品不同,垃圾种类不同,解决的方案也不一样,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正是那些无害工业垃圾。最好的方法还是变废为宝进入循环利用。工业垃圾同样需要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处理。台湾垃圾分类甚至精细到把一个矿泉水的盖子、标签和瓶子全部都进行分类处理,这种模式可以借鉴学习,比如,印染污泥经过处理,可以制成陶粒,是园林绿化的肥料。工业垃圾的处置应该和生活垃圾的处置统筹考虑,不能“一刀切”把工业垃圾拒之门外。而应该把工业垃圾进行分类,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一份工业垃圾回收名录和垃圾分类处理名录,真正把工业垃圾“管”起来,把能利用的工业垃圾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