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科研隊伍
張桂欣

張桂欣,1983年11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員,城市綜合防災研究中心副主任、黨支部書記。主要從事震害預測與損失評估、地震災害風險評估和地震災害情景構(gòu)建等研究工作。


個人簡介:

畢業(yè)于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工學博士,副研究員?,F(xiàn)任城市綜合防災研究中心副主任、黨支部書記。2023年入選中國地震局青年人才,2024年入選黑龍江省高層次人才,中國地震局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骨干成員(地震災害風險評估與情景構(gòu)建團隊)。先后參加汶川8.0級地震、吉林松原5.1級地震等地震現(xiàn)場科學考察工作和數(shù)百次國內(nèi)外地震應急快速評估工作。主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fā)計劃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在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土木工程學報、工程力學等權(quán)威期刊及國內(nèi)外學術(shù)會議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30余篇(其中SCI/EI檢索12篇),2024年入選中國知網(wǎng)高被引學者Top5%;出版專著4部(2部為副主編);參編國家標準2部,行業(yè)標準2部;獲發(fā)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quán)1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學習經(jīng)歷:

2003.09-2007.06:哈爾濱工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7.09-2010.06: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yè),獲工學碩士學位。

2014.09-2020.06: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結(jié)構(gòu)工程專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jīng)歷:

2010.09-2015.03: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科技發(fā)展部,助理研究員。

2015.04-2018.12: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生命線工程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其間:2016.02至今連續(xù)兩屆為中國地震局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骨干成員)

2018.12-2019.03: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生命線工程研究室,副研究員。

2019.03-2022.11: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地震災害風險評估與韌性城鄉(xiāng)防災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副研究員。

2022.11至今: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城市綜合防災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其間:2023.02至今任城市綜合防災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


主持項目:

1.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22YFC3003605):城市及區(qū)域地震災害風險評估與情景構(gòu)建軟件平臺及示范,2022.11-2025.10,專題負責人;

2.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9YFC1509301):地震易發(fā)區(qū)建筑工程抗震能力與災后安全評估及處置新技術(shù),2020.01-2023.12,專題負責人;

3.中國地震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重點實驗室重點專項(2019EEEVL0103):典型工程結(jié)構(gòu)地震災害風險評價模型初步研究,2019.09-2022.9,項目負責人;

4.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2017YFC1500604),基于性態(tài)的區(qū)域與城市大震風險動態(tài)評價指標和評估體系,2018.01-2021.12,專題負責人;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51608495),基于地區(qū)抗震能力差異的建筑物地震易損性和人員傷亡估計精細化研究,2017.1-2019.12,項目負責人;

6.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5BAK17B06),城市工程地震災害模擬與評估系統(tǒng)的設計與集成及示范,2015.4-2017.12,專題負責人。

7.地震行業(yè)科研專項協(xié)作項目(201508010-06),分區(qū)分類生命和房屋建筑地震易損性分析,生命線系統(tǒng)工程地震損失預測方法研究,2015.01-2016.12,項目負責人。

8.中央級公益性研究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2016QJG07)大中城市地震災害情景構(gòu)建重點專項資助項目——分區(qū)分類的建筑物地震直接經(jīng)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評估方法研究,2016.01-2016.12,項目負責人。

9.中央級公益性研究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重點項目(2010B10),村鎮(zhèn)傳統(tǒng)的和新建的民居抗震能力評價及增強措施,2010.12-2012.12,項目負責人。


科技獎勵:

1.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一等獎(2018年),排名:14/15;

2.黑龍江省科學技術(shù)進步一等獎(2019年),排名:2/11;

3.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1年),排名:9/12;

4.北京市科學技術(shù)進步二等獎(2023年),排名:8/10。


科技論著:

1.國家標準《地震災害預測及其信息管理系統(tǒng)技術(shù)規(guī)范》(GB/T 19428-2014),2014,參編.

2.國家標準《地震現(xiàn)場工作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鑒定》(GB/T 18208.2)(送審稿),參編.

3.地震行業(yè)標準《地震災害風險評估技術(shù)規(guī)范》(FXPC/DZ P-02),參編.

4.地震行業(yè)標準《建(構(gòu))筑物地震災害隱患等級評定方法》(FXPC/DZ P-03),參編.

5.專著,中國大陸地震危險區(qū)與地震災害損失預測研究[M] , 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20.8,參編

6.專著,農(nóng)村房屋抗震實用手冊[M],北京:地震出版社,2022.3,副主編

7.專著,海沃德地震情景構(gòu)建—工程影響[M],北京:地震出版社,2022.5,副主編

8.專著,地震易發(fā)區(qū)既有房屋建筑抗震加固技術(shù)選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23.10,編委

9.Gui?xin Zhang, Yun Zhu, Zai?lin Yang, Jian Zhao, Yi?cun Chen. Dynamic Stress Response Analysis of Circular Inclusions in Inhomogeneous Media With Trigonometric Variations in Modulus and Density Under Shear Horizontal Waves,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 Technologies, 2023.

10.姜鵬飛,張桂欣,陳相兆,孫柏濤. 京津冀地區(qū)再現(xiàn)三河-平谷8.0 級地震的人員傷亡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22,38(4):1-7.

11.張桂欣,孫柏濤. 基于模糊層次分析的建筑物單體震害預測方法研究. 工程力學,2018,35(12):185-193.

12.張桂欣,孫柏濤,陳相兆. 北京市建筑抗震能力分類及地震災害風險分析.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8,38(3): 223-229.

13.Sun Baitao, Zhang Guixin*, Chen Xiangzhao.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capacity of buildings in mainland of China[C], 16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8, 6, 15.

14.Sun Baitao, Zhang Guixin*. Study on vulnerability matrices of masonry buildings of mainland of 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8,17 (2):251-259.

15.張桂欣,孫柏濤. 分區(qū)分類的生命線工程地震直接經(jīng)濟損失研究. 地震,2017,37(4): 69-79.

16.孫柏濤,張桂欣. 中國大陸建筑物地震災害風險分布研究. 土木工程學報,2017,50(9):1-7.

17.孫柏濤,張桂欣. 考慮設防水準的群體建筑物震害預測方法. 土木工程學報,2013,46(5):117-121.

18.孫柏濤,張桂欣. 汶川8.0級地震中各類建筑結(jié)構(gòu)地震易損性統(tǒng)計分析. 土木工程學報,2012,45(5):1-5.

19.Baitao Sun,Guixin Zha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ismic vulnerability for various type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Wenchuan earthquake[C].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1,Vols. 452-453:461-464.

20.Baitao Sun,Guixin Zha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reation of a rich database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0, 53(10): 2668-2680.


聯(lián)系方式:

電話:0451-86652954

郵箱:zgx@iem.cn